三更的梆子声在长安街巷中悠悠回荡,夜色如墨,却掩不住城中各处涌动的暗流。

    魏王府的书房内,烛火被屏风挡得只剩一缕微光,李泰端坐案前,指尖在京中官员名册上反复划过,身旁围着崔枢、柴明等心腹,每个人的神色都透着隐秘的兴奋与紧张。

    “陛下明日便要启程西巡,京中政务虽交房玄龄、长孙无忌协理,却也给了咱们机会。

    ”崔枢压低声音,将一份标注着“禁军统领人脉”的纸条推到李泰面前,“京中十二卫禁军,有五位将领与柴家沾亲带故,只需派人送去厚礼,许以‘日后论功升赏’,便能让他们暗中听候殿下调遣——届时无论朝堂有何异动,咱们都能第一时间掌控。

    柴明立刻附和:“没错!

    吴王虽率部护驾,但其在京中根基薄弱,只要咱们控制住六部的文书流转,尤其是兵部、户部的调令,即便他在西巡途中想借军功邀宠,也难以影响京中局势。

    另外,可暗中散布流言,说吴王‘借护驾之名私调边军’,让朝臣对他心生猜忌。”

    李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指尖重重按在名册上“房玄龄”的名字上:“房公虽中立,却素来偏向稳妥,若咱们以‘稳定朝局’为由,每日将政务简报呈给他,再暗中曲解部分消息,便能让他无形中偏向咱们;至于长孙大人……”他顿了顿,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,“只需告知他,吴王护驾期间若与陛下走得过近,恐影响储位稳定,以长孙大人对家族利益的看重,定会暗中牵制吴王。

    几人越议越细,从控制禁军、拿捏六部,到散布流言、拉拢重臣,每一步都透着对权力的觊觎。

    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,众人才悄然散去,只留下李泰独自对着西巡路线图沉思,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——只要能在父皇西巡期间牢牢掌控朝堂,即便李恪护驾有功,也无法撼动他的储位根基。

    与魏王府的暗流不同,长安城外的西巡路线上,百骑司的暗探正借着夜色展开严密排查。秦峰亲自带队,身着夜行衣,伏在子午谷的山巅,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谷底的驿站。

    “驿站的水井、草料都查过了?”他低声问身旁的暗探。

    “回统领,都查过了!水井里投了银针,未发现毒物;草料中也无异常,驿站的驿卒已换成咱们的人,过往商旅都登记在册,其中有三个张掖来的商人形迹可疑,已派人暗中跟踪。

    ”暗探躬身回话,语气带着十足的谨慎。

    秦峰点点头,手指向谷口的巨石:“在那里设两个暗哨,用‘流星火’为信号,若有可疑人员靠近,立刻示警。